城市智能公交调度和智慧公交系统专业服务

智慧交通公交客车的智能公交调度和智慧公交系统化是技术推动和多元化需求的趋势,是未来公交产业发展的必然,何以见得?请看以下简评析。   

首先从行业大环境看,国际上有三股技术力量在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第一股力量是车联网,这个主要是基于智能交通项目的研究。物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来,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起来。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为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网络连接、手机远程启动、汽车智能化、服务新业态等车联网的几个核心起到关键作用。在我国,车联网成为国内外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进入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车联网技术向着智能化、网联化方向演进,车载操作系统、新型汽车电子、车载通信、服务平台、安全等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我国近年及未来几年车联网产业发展市场规模(预测)如下(表1,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车联网用户规模方面也同样保持增长。据预测,2019年中国车联网市场用户规模将近3000万辆;

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4500万辆(见表2,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可见,车联网这股强大的技术力量正在推动汽车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第二股力量是ADAS驾驶辅助系统,目的是在复杂环境下提供无伤害、无事故、高效、节能环保的驾驶。现阶段技术、需求、政策法规基本齐全,这股力量会成为推动国际汽车智能化发展的主力军,这也是我国智能化行业关注的重点,当然也成为推动我国汽车智能化的重要技术力量。   

第三股力量是来自于移动互联,这个原来是在车载终端的基础上加强互联特征,主要有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把人、车、生活进行联网,这股力量会对商用车、特别是客车智能化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我国肯定会顺势而为,跟进它的发展,目前也是推动我国客车智能化的重点技术力量之一。   

其次,国际上还有两个产业方面的需求,也正在力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第一个是未来欧洲巴士系统,这个是由欧盟委员会发起对车辆基础设施、公交运营等方面做了突破性设计,构思研发一个创新的、高质量的公交系统,它的目的是实现欧洲在整车、零部件、运营上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另外一个产业需求是美国交通互联网,它主要是基于交通运营企业的“提效降本”的核心诉求。   

再次,我国是目前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汽车智能化是促进我国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是加强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和竞争的主要途径之一,毫无疑问会成为我国未来发展战略之一。根据我国国情,商用车尤其是客车智能化必然优先乘用车,而客车智能化首先是公交客车的智能化,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客车作为生产资料,是要赚取利润的,而智能化的客车比一般纯电动客车在节能、安全性能、传动效率、经济性、运营效率等综合经济效益方面都要好很多(见表3,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是公交客车是有固定线路的,无人驾驶相对一般客车更加便利;   

三是公交客车是公共交通的流动窗口,代表着政府形象工程;   

四是政府要优先解决城市公共交通堵塞的痛点问题,使得居民出行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社会效益;   

五是公交客车是政府主导运营的,政府会优先从政策上和财政上给与支持,示范效应更为显著,更容易率先形成产业化。   

对于公交客车领域,智能化也是多元化需求的推动的必然结果。驾驶员、乘客、包括一些服务的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及运营公司,以及主机厂和政府部门,都会从智能公交客车那里得到实惠。但这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驾驶员不仅需要一个更加安全、经济、舒适的驾驶车辆,还需要降低自己的工作强度和疲劳度,提高他的工作效率和业绩,能够自我诊断和管理的一个工作助手;对乘客而言,他更需要便利、舒适、快捷的一个信息化服务,更需求自己的驾驶体验;对于互联网公司,智能客车可能是基于手机以后的另外一个智能终端,所以智能客车至少要连接移动互联网;对于广告公司而言,智能公交客车具备多媒体的数据、播放及管理功能,智能公交客车上刷的广告实际上也是公交公司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针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建立起人、车、路、云的通信网络,这是他们的需求;针对运营公司而言,实际基于安全、节能的基本需求以外,运营公司更多的是关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车辆的维修和维护效率,最核心的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对他们来说客车实际上是生产资料,他们要拿来赚钱的,这是他们的基本需求;对主机厂而言,现阶段主要是提供一个设备,未来可能会提供一些增值服务,这个可能会为客户以及商业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共赢的平台,这个可能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对政府而言,一个公交智能客车能提供智能、高效、有序、节能的车辆行驶,可以成为解决智慧交通建设、城市交通拥堵及环保问题的重要支撑和载体。   

目前研究智能客车主要还是集中在智能驾驶和智能运营方面。智能驾驶分为两部分,第一个是自动驾驶无人客车的研究,另外就是ADAS的技术应用。

上文已经分析,我国智能驾驶车辆可能会在公交系统上最先应用,并有可能率先实现产业化,比如在BRT系统。主要是因为,公交车辆是生产资料,在特定道路上运营无人驾驶,它首先可以给公交企业节省司机这个人力成本,它同时还能控制一个车队,对多个车辆进行无人驾驶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更多,运营效率也会提高很多。目前在希腊、英国、包括新加坡等一些国家都已经出台了无人驾驶公交车的运营方案。   

当然,智能公交客车ADAS系统的应用需要标准法规及政府的支持。针对ADAS系统在公交客车上的应用,很多已经具备产业化的条件,但由于成本的原因,如果没有法规的驱动,规模就上不去,如果量上不去,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成本就降不下来,那产业化就无从谈起,因此建议政府部门首先加速ADAS标准法规的建立。

另外,就是智能公交运营需要一个完整的网络。目前的车联网实际上是一个局域网,不是完整的网络,将来这些局域网一定会连成一个广域网,能促进人们的智慧乘车,加快智能公交的产业化发展,使得我国居民能尽快享受到公交出行的未来感。